他是一个农民,却承担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场地——“鸟巢”场馆三之一的建设工程。他仅有初中文化程度,却在奥运工程建设中攻克了20多项世界性施工技术难题。
40年前,17岁的翟树森为了生计第一次拿起瓦刀时,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北京奥运重点工程“鸟巢”工地上叫得响的“金字招牌”。
翟树森,河南省开封县罗王乡老九庄村人。1994年来北京,先后参加过新东安商场、新世界百货、文化部大楼、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等项目的建设,几个大工程使他在京城建筑业赢得了口碑,当年的瓦匠学徒已经成了一名带领200名工人的施工队长。2003年,北京奥运重点工程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工,他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资历,被承建单位北京城建建设“钦点”成为一名光荣的“筑巢人”。
参与奥运工程建设是每一个建设者的梦想,可在这项万人瞩目的大工程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从“鸟巢”钢结构纵向轴线的第76轴数到第112轴,看台上占“鸟巢”建筑面积三分之一的清水楼梯都是翟树森的施工队做的,并且都是一次成活,没有一件成品因为不合格被砸掉。由于翟树森带的施工队干的活质量过硬,有效地保证了“鸟巢”混凝土结构施工进度。4年来,他仅仅回过两次家。“鸟巢”钢结构主体落成的当晚,激动得彻夜未眠的他将对家人的思念和一个普通建设者满心的骄傲写进一封质朴的家信,寄给上大学的儿子,信中说:“当最后一根支架撤走的时候,工地一片欢腾,老爸我激动得彻夜未眠。”
2007年7月17号,温家宝总理亲自接见了翟树森,称赞翟树森是参与奥运场馆建设的农民工杰出代表。2010年被评为“中国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