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开封市义工协会前身是开封市星火燎原公益群的一部分,由20多位热心助学活动的志愿者组成。2013年6月27日在市民政局正式注册为开封市义工协会。义工们大多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会长崔建华和负责助学活动的副会长高永涛都是从农村闯出来的农家子弟,童年的乡村生活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破旧昏暗的教室,斑驳的墙壁和黑板,窗户上没有玻璃,冬天,教室里只有一个小小的蜂窝煤炉子取暖,孩子们冻红了脸,皲裂了手,甚至有的学校还要孩子们自带着凳子上学。所以,义工们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就把贫困留守儿童助学活动放在了首位,立志要帮助那些生活在贫困家庭和教学条件较差学校里的孩子们完成学业,尤其是那些农村劳务流动大军产生的大量留守儿童,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学习有一个较好的环境,今后也学业有成、事业有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二、主要做法
(一)助学程序由粗放到细致,公开透明、深入人心。
开封市义工协会在关爱留守儿童助学活动中不断摸索办法、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调查、资助、交接、反馈程序。在通过各种渠道(以学校为主)获取贫困生信息的基础上,组织义工入户调查,详实的发布、贫困生信息,征集到爱心人士的捐助后,由协会组织面对面交接,并定期了解被资助的贫困生家庭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及时向资助人汇报,确保了助学程序的公开、公正、透明。除正常的助学活动外,协会还组织暖冬助学活动,已连续7年、为500多名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发放近万元御寒衣物、文体用品和教学设备;连续7届举办“手拉手”活动,邀请品学兼优的农村贫困留守孩子与市内孩子“手拉手”结成对子,一起生活、一起游玩、一起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一起接受“感恩”教育;开设了“童年安好”安全知识系列讲座 ,内容涉及青春期教育、防火、防溺水、绿色上网、防校园暴力、交通安全等,使助学活动更贴近留守儿童生活。
(二)新闻宣传由表象到内涵,及时有效、凝聚力量。
协会自正式注册时就成立了宣传部,有专职新闻撰稿人,并兼任中国公益新闻网的特约记者和多家媒体的志愿者编辑。在典型宣传过程中,紧贴事实现状、始终把挖掘深层次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放在首位,从而做到以情感人、以事服人。2015年的9月,协会宣传部及时报道了半坡店乡党店小学基础设施差的现状,开封电视台、开封网、中华慈善新闻网等10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北京、郑州和本市多家爱心企业和单位纷纷为该校捐款捐物,使得学校基础设施修缮一新。到目前为止,已通过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发布了35批共580多名贫困生的信息,发布各种新闻稿件900多篇,录制公益活动视频140多部,与多家新闻媒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仅2019年开封电视台就播放义工协会的新闻稿件就达32篇,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义工协会的对外形象也日趋提高,注册会员从成立时的20多人发展到160多人,协会微信群人数已达到2600多人,其中有工时记录的达到1300多人。
(三)义工服务由激情到责任,无私奉献、感动社会。
为了贫困儿童助学项目,义工们无论严寒酷暑,都是自驾完成入户调查、资金发放。饿了就在路边小店里AA制吃碗面条,渴了喝一口自带的瓶装水,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塑造了义工的良好的形象。年近80岁的义工刘美菊老人,在得知自己患了癌症的情况下,坚持参加协会的各种公益活动,直到在去世前的病床上,她说:“等我的病好了,还要继续参加义工协会的活动”;协会顾问王大成,71岁高龄仍积极参加各种助学活动,曾荣获省、市优秀志愿者、市“十佳爱心公益人物”、区道德模范、市文明市民标兵等称号。正是在这样的榜样引领下,义工们足迹踏遍了市祥符区的六镇九乡和兰考县、杞县、通许县、尉氏县的大部分村、镇,直接受益的贫困儿童已超过万人。
义工们的无私奉献赢得了各界爱心人士的认可,并得到了社会的大力支持。河南传诺堂医疗集团、安益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兰芳女士,联合开封市义工协会在禹王台区汪屯中学设立了“开封市义工协会兰芳励志奖学金”,4年来共为该校的72名同学们发放奖学金达24万元,个人一对一资助了30多名贫困学生;开封市道德模范、优秀义工谷环玲不但资助了30多个孩子,还坚持常年为孩子们捐款捐衣,她亲自动手做了1200多个棉坐垫送给贫困留守儿童;河南省刘丽娟爱心团体多次联合义工协会为周围教学条件较差的乡村小学和贫困学生捐款捐物近20万元,有力推动了社会新风的建设。
三、活动效果
开封市义工协会成立七年来,开展各项贫困儿童助学活动400多次,累计17000多人次参加活动,奉献69000多个工时,私家车总计行程4万多公里,走遍了市区周边有关乡镇的300多所乡村中小学、800多户贫困家庭。到目前为止,贫困儿童助学活动,已吸引了300名爱心人士为58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发放了1456人次共计106.8万元的助学金;在67个乡村小学建立了图书室,捐各种教学设备160多台,课桌椅200多套,已有40多名被资助孩子走进了大学的校园。
贫困留守儿童助学项目已经被省、市文明办评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项目组有20多名义工被评为各级好人、道德模范和优秀志愿者,贫困留守儿童助学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